第28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于2023年6月8日至6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通过线上+线下组合会议的形式举行。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EHA大会将分享各种科学主题、临床和基础研究,涵盖良性和恶性血液学,并讨论血液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第28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于2023年6月8日至6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通过线上+线下组合会议的形式举行。作为欧洲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会议,EHA大会将分享各种科学主题、临床和基础研究,涵盖良性和恶性血液学,并讨论血液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方面,本次EHA大会涌现了较多的进展,主要集中于免疫治疗,为了更深入掌握此方面的内容,《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并针对该话题进行了精彩讲解,现整理如下。
01
《肿瘤瞭望》:简要概括一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国际现状?
马军教授:根据目前国际上的数据,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标危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达到了92%左右,高危组患者的治愈率也达到了78%~80%,因此儿童ALL已然成为一种可治愈性的恶性肿瘤。青少年ALL标危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则大约为70%左右,高危组青少年ALL患者则需要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成人ALL的治疗比较困难和棘手,尤其是老年患者,虽然也能达到90%以上的诱导缓解率,然而长期生存极为惨淡,有数据显示,成人ALL患者首次复发后的生存期仅为3~5个月,再次复发则更加不理想。
02
《肿瘤瞭望》:谈一谈本次EHA大会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重点研究方向?
马军教授: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在近年来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次EHA大会上ALL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免疫治疗(如CAR-T治疗)。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在双特异性抗体的治疗方面,CD19/CD3双抗(Blinatumomab,贝林妥欧单抗)可用于微小残留病(MRD)阳性的Ph+ALL患者接受Allo-HSCT前的桥接治疗,具有不俗的疗效。在细胞免疫治疗方面,CAR-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复发/难治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的治疗中,并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功。
不夸张的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探索成为了本次会议的重要焦点之一,越发强调规范化、精准化及个体化治疗,例如对于MRD阳性的ALL患者,CD22单抗可前线应用来清除MRD,以期获得较为长期的生存;另外CD22单抗治疗后可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复发/难治ALL患者在达到完全缓解(CR)后应用CD22单抗治疗并桥接Allo-HSCT,成功率达到60%以上,无病生存率更高,若将其用于一线治疗以清除MRD,3年无进展生存(PFS)达到将近68%~72%。CD19/CD3双抗同样也在MRD清除及桥接移植方面具有不俗的疗效。但需要注意的是,CD22单抗及CD19/CD3双抗治疗时应警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CD22单抗治疗+桥接移植的不良反应需重点关注肝静脉闭塞性疾病(VOD),可通过应用前列环素、低分子肝素等进行预防;而CD19/CD3双抗的不良反应则主要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神经系统事件(NE),这也是临床应用中需关注的。
在成人复发/难治B细胞急淋(r/r B-ALL)的治疗方面,CD19/CD22双靶点CAR-T取得了不俗的疗效,有研究表明其客观缓解率(ORR)可达100%,CR+CRh+CRi可达88%,这种双靶点CAR-T在国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正在走向国际,甚至其对于r/r B-ALL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媲美Allo-HSCT的疗效,未来有望在国内上市获批。
总体而言,抗体偶联药物(ADC)、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及CAR-T治疗共同掀起了ALL免疫治疗的浪潮,在治疗的选择方面,CAR-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更多的是治愈疾病的主要手段,而ADC、单抗及双特异性抗体则能够提升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是成功桥接移植的重要方法。
03
《肿瘤瞭望》:谈一谈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马军教授:T细胞急性淋巴白血病(T-ALL)的发病率要低于B细胞急淋,其疗效及治疗进展也相对滞后,在我国,无论儿童或成人急淋患者,仍有部分患者的治愈率非常低,仅能通过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来治疗和实现治愈。目前针对T细胞急淋而言,有研究显示奈拉滨(Nelarabine)具有非常不俗的疗效,奈拉滨(Nelarabine)+化疗能使完全缓解率(CR)达到90%以上,18个月总体生存(OS)能高达62%,因此奈拉滨(Nelarabine)已经成为T细胞急淋或T细胞淋巴瘤的重要药物,期待该药能在国内尽早上市,提高T细胞急淋(尤其复发/难治T细胞急淋)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马军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
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护理学组名誉顾问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