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肝癌的预后因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肝癌本身,它到底是晚期,还是很早期?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肿瘤基因的易感性,例如某些中晚期手术切除之后,也可以痊愈,完全没有复发,所以一定是有基因的因素。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中国香港大学潘冬平教授(Ronnie Poon)
《肿瘤瞭望》:在肝癌的诊治中影响预后的因素非常多,您认为影响预后最主要的因素有哪些?
潘冬平教授:影响肝癌的预后因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肝癌本身,它到底是晚期,还是很早期?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肿瘤基因的易感性,例如某些中晚期手术切除之后,也可以痊愈,完全没有复发,所以一定是有基因的因素。
第二就是肝脏的自身情况,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大部分肝癌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一般情况不是很严重,可能会有些肝硬化,但是严重肝硬化情况不是很多。这些患者的预后,从肝脏方面来说,预后还是很好的,预后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肿瘤自身。在西方国家,肝癌患者则多伴有HCV感染,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相对较严重,所以肝硬化对肝癌预后的影响较大。
第三方面就是肝癌的治疗,在这方面东方和西方有不同的看法,到底是积极地治疗癌症,像我所在的香港大学,我们治疗癌症的态度非常积极,属于激进派,甚至对于一些已有门静脉血栓的肝癌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的,我们也可以考虑肝切除术,患者手术之后一般可以存活很长时间,还有一部分可以治愈。当然这也是因为我们外科的经验丰富,手术的安全性很高,所有的治疗都是相对的。然而我们看到西方多采取消极的、姑息性的治疗。这是第三个影响预后的因素,对患者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可以选择的,有时候同一个患者在一个医生来说可能是没有救了,但在另一个医生可能还是有办法做手术,所以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肿瘤瞭望》: ILCA的宗旨就是提高预后水平。您认为如何缩小目前中西方肝癌预后之间存在的差异?
潘冬平教授:当然要从两方面来做,第一就是多做一些研究,这些研究最好是东西方一起做的研究,因为很多现在文献上的研究都是在各自的中心做研究,很多争议就是说患者的选择之间的差异问题。如果东西方一起做大规模研究,就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就是开展一些会议,像ILCA每年举办的年会就提供给东西方的医生一些讨论和辩论机会,真理就越辩越明,有时候就是通过辩论可以改变他们之间的看法。我最近发表了一篇香港肝癌分期系统,与目前世界上采用最多的巴塞罗那肝癌分期不同的是,我们认为它过于保守,我们的临床数据显示,依据我们提出的香港肝癌分期系统,中晚期肝癌如果能做手术,预后还是很好的。当然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些数据时针对的是东方患者,对西方患者不一定适用。下一步我们计划与西方的一些单位合作,在西方患者中进行验证,这样可以消除东西方对于治疗肝癌的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