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以“以患为本,共享未来”为主题,汇聚肿瘤防治的最新进展及未来趋势。会上,《肿瘤瞭望》联合《国际肝病》有幸采访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候任主委,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教授,与读者分享他亲历CSCO、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发展的光辉岁月,畅谈肝胆肿瘤个体化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挑战,深入探讨基于临床预测推动肝胆肿瘤个体化外科发展的关键要素与心得体会。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4年9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举行。大会以“以患为本,共享未来”为主题,汇聚肿瘤防治的最新进展及未来趋势。会上,《肿瘤瞭望》联合《国际肝病》有幸采访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候任主委,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教授,与读者分享他亲历CSCO、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发展的光辉岁月,畅谈肝胆肿瘤个体化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挑战,深入探讨基于临床预测推动肝胆肿瘤个体化外科发展的关键要素与心得体会。
我与CSCO共成长
亲历CSCO成长光辉岁月,携手同道助力肝癌专委会发展
沈锋教授:我的老师吴孟超院士是CSCO的创立者之一,因此,在CSCO创立之初,我就与CSCO结缘并加入其中。彼时CSCO的大多数学术活动我都会陪同吴院士参加。这么多年来,我共睹了CSCO的成长和壮大。最初CSCO里肿瘤外科医生较少,总体规模也不算大。时光荏苒,在几代肿瘤学者的艰苦努力下,我们亲眼见证了CSCO发展到今日,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大型学术组织,引领着我国肿瘤临床治疗的发展,在国际本领域也拥有越来越大的学术话语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担任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吴孟超、秦叔逵、樊嘉等众多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发展迅速。其一,肝癌专家委员会从以肿瘤内科为主发展成为覆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性专委会;其二,专委会已成为我国肝癌领域的重要学术组织;其三,专家委员会每年推出的《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也广受好评,以极强的可及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深受同道认可,指导临床实践;再者,肝癌专家委员会还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搭建了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
总之,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的同道们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我们所取得的进步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相信我们将在CSCO的带领下、在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继续大步前行,为中国肝癌诊疗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肝胆肿瘤个体化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挑战
不懈追求个体化治疗,发掘MVI指导临床决策潜能
沈锋教授:肝胆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是我们持续追求的方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重大挑战。当前,外科治疗决策更多依赖于前人总结的临床经验和医生的认识,欠缺反映肿瘤特征的生物标志物,作为指导个体化治疗的“抓手”。肿瘤外科常言“Biology is King,Selection is Queen”,但目前“Biology”仍是是临床需要探索的因素。学者们在各种组学等方面陆续开展的研究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向。
当前,对于无法切除的晚期肝癌,我们已经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策略,其个体化治疗的发展相对成熟。但是,在早期和中期肝癌方面,提高个体化治疗水平尚需研究。我们团队近年来开展了一些探索,主要是利用微血管侵犯(MVI)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MVI体现肝癌的侵袭性特征,通过治疗前预测评估病人的MVI风险程度,可以精准选择更为有效和安全、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方案,包括切除、消融、移植等主要治疗之间的选择,也包括某一种治疗中不同技术方法之间的选择,例如对于肝切除治疗而言,预测MVI可以指导不同术式、不同手术切缘距离、做与不做新辅助治疗之间的选择,以期解决过去在肝癌治疗选择方面存在的较多争议性问题。总之,MVI的探索已经起步,其他对治疗决策有益的生物标志物也亟需深入研究。
临床预测推动肝胆肿瘤的个体化外科治疗进步
以预测指导治疗决策,拓展全流程预测,提高预测准确性
沈锋教授:医生“看病”主要包括诊断、治疗选择和决策、临床施治三步。准确的治疗决策建立在准确的预后预测的基础上。临床上往往出现同一种类、同一分期肿瘤有多种治疗方法,预测不同治疗的预后,对决定治疗方法的排兵布阵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临床预测水平存在很大的可提升空间。一方面,医生需要提升临床预测水平,尽可能根据病人的疾病特征做到个体化预测。对于一类具有相同特征的病人而言,便需要归纳这些特征建立预测模型,并且对模型进行充分的验证,再通过模型进行个体化预测,提升临床预测的科学性、精确性、可重复性和普适性。另一方面,在肝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预测必然要覆盖到病人诊疗的全过程。在早期诊断、疾病分期、手术预后、手术并发症、术后抗复发、复发后治疗等每个环节都要持续做好连贯性、全病程的预测,才能为病人提供更适合的治疗策略,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是我在此次CSCO会议上分享的讲题核心内容,即通过连贯性的全病程临床预测改善肝癌诊治的临床实践。
做好临床预测的必备要素
优化临床预测建模,平衡模型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沈锋教授:做好临床预测可在建模阶段和应用阶段予以落实。在建立模型阶段,首先,多中心、较大的样本量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建立模型的临床病理资料,必须基于规范的临床实践操作;第三,要善于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当前相对完整的临床数据和预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从而实现对病人个体潜在事件风险程度的计算和预测。
在临床应用阶段,互联网的发展对临床预测模型的推广应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许多模型可以通过APP或小程序在线操作,在输入病人的变量后便可计算出其潜在事件的风险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应尽量避免将临床难以获得的指标作为变量,如此操作虽然会损失一定的准确性,但只有良好平衡了准确性与实用性的临床预测工具,才能更好地帮助医生和病人做好治疗决策。
我在这次讲课中所着重的“临床预测”,是指我们建立的个体化预后预测模型和临床应用。实际上,现有的肿瘤临床分期系统、预后标志物等都具有预测预后的作用,但往往缺乏个体化功能,这也是我们开展这项研究的重要原因。
降低肝胆肿瘤复发的心得体会
做好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术后监测、辅助治疗的预测与决策
沈锋教授: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等肝胆肿瘤的复发率较高,降低复发率是关键治疗目标之一。对于外科医生而言,做好全病程的预测与决策非常重要。
在手术之前,若通过临床预测发现病人复发风险较低,则可实施外科治疗;若复发风险较高,则可以考虑新辅助治疗。当前靶向、免疫等系统治疗,或再联合局部治疗,在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中取得理想结果,这些治疗组合可望在新辅助治疗中发挥作用。
在围术期需注意防范外科并发症。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是导致肝胆肿瘤复发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良好的围术期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在手术后,对于复发高危病人进行重点监测和防控,也可以延缓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是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肝胆肿瘤领域,切实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相对缺乏,需要专家同道、企业、科研单位等共同努力,研发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寻觅并验证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期降低复发率,为病人带来更多获益。
沈锋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专业技术少将
从事肝胆外科近40年,擅长肝癌和肝内胆管癌的外科和多学科治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等20余项科技奖励,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50余篇;主编专著《肝癌》,担任《黄家驷外科学》第八版副主编,第九版主编之一,Inter J Surg副主编等。担任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理事、亚太肝胆胰协会(A-PHPBA)理事兼秘书长、亚太肝脏外科发展委员会(APHAB)主席团副主席、国家卫健委《肝癌诊疗规范》编写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副组长、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等。